《黄山奇松》教案
作为一名教职工,总归要编写教案,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,有着重要的地位。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?以下是小编整理的《黄山奇松》教案,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一、教材简析
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,抒发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。文章先总体介绍黄山奇松潇洒、挺秀的身影,然后具体描绘三大名松,最后对其他的松树稍加点染。写三大名松,运用拟人的手法,既生动形象,又暗示名字的由来。
二、对象分析
本班为省级课题运用信息技术,构件主体性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班。学生具备上网浏览的能力、简单的文字输入、编辑能力和网上绘画能力,为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条件。
三、教学目标:
1、能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。
2、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,理解课文内容,培养审美情趣,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。
3、学会本课生字,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,会用屹立、郁郁苍苍造句。
4、观察图片,任选一种松树,仿照课文写一段话。
四、教学策略
1、提炼主线。以黄山奇松奇在哪儿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。
2、创设情境。通过视频、音频、文字、图片等,创设情境,让学生进入旅游境地,感受黄山松树的奇美。
3、朗读感悟。让学生反复朗读,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品味、联想,感受黄山松树的潇洒、挺秀。
4、化语为画。学生读懂文本语言、浮现语言形象,用电脑绘制名松形象。
5、读写结合。仿照课文写法,自选一种松树试着写一写。
五、媒体设计
在网络教室,教师设计网页放在学校服务器上
六、教学设计
一、导入课文
1、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哪些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?
[调动学生直接、间接的经验,唤起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。]
2、今天,让我们一起去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山的黄山去看一看,好吗?(板书:黄山)打开网页,进入黄山旅游
观看录象和图片,说说自己的感受。
[儿童的思维来自对世界的好奇与惊诧。网络的视频播放生动直观,使学生入情入境,对黄山产生直观感知以及各自的体验,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。]
3、黄山四绝闻名于世,而人们对奇松则情有独钟,今天,就让我们一起去仔细观赏一下这些奇特的松树吧。(补充完整题目:奇松)
[据题提出阅读专题一个,既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,又能以此为主线,展开自主学习系列活动。]
4、据题质疑:黄山松奇在哪儿?
二、初读感知
1、进入阅读指南的整体感知,呈现:
[整体感知课文,落实自主学习理念,人人参与读书活动,围绕阅读专题,接触文本语言,感知课文内容,初步了解松树之奇,以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。]
(1)自读课文,读得正确、流利,并结合上下文初步领会生字词的意思,不能解决的加下划线。
(2)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?
(3)简要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?
2、自学课文
3、读后检测交流
4、简要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?
5、小结:黄山松非常奇特,那就让我们再读课文,细细地去感受一下。
三、精读第一节
1、进入阅读指南的整体感知,呈现:
(1)默读第一节,想想黄山松奇在哪儿?
(2)联系课文说说四绝、情有独钟的意思,有困难的可以访问说文解字。
[访问说文解字,可让学有困难的学生得到指点帮助,是面向全体学生,实现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。]
2、学生返回首页自学
3、同桌讨论
4、学生显示网页内容进行交流
(1)学生读第二句,抓住潇洒、挺秀体会,并点击第二句话,出现黄山全景图,展示黄山松潇洒挺秀的身影,体会黄山松的奇特。
[语文姓语,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同样十分注重语意的领悟和把握。]
(2)读好第二句
(3)学生点击第一句话,联系说文解字,展示黄山四绝的图片,理解四绝的词意。
(4)打开说文解字,理解情有独钟的意思。
(5)读好第一句话,读出人们的喜爱之情。
5、齐读第一节,再次完整地感受黄山松的奇特。
四、精读第二节
1、进入阅读指南的第二节导读,呈现:
(1)读读描写三大名松的语句,想想从哪些重点词语中感受到名松的奇特呢?加上下划线,并说说是怎么体会到的。
(2)联系课文说说饱经风霜和郁郁苍苍的意思,并用郁郁苍苍造句。有困难的可访问说文解字和造句指南。
(3)你能通过想象任选一种名松,把它的形象画下来吗?你可以进入创造天地试一试。
[利用网络优势,给学生创设创造性学习的空间。学生自渎自悟,感受三大名松潇洒、挺秀的身影,语感得到培养。在感受的基础上,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,用电脑绘画这一学生极感兴趣的方式,让学生描绘内心视像,在相互评价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。]
2、学生自学,同学之间可以交流讨论
3、学生显示网页内容进行交流。
(1)感受迎客松之奇
A、学生读写迎客松的句子,抓住遒劲、饱经风霜、郁郁苍苍、斜伸等词体会,并点击这句话展示迎客松的图片,进一步感受迎客松的奇特。
B、部分学生把优秀的画作传送到大屏幕,图文对照,师生点评。
C、读好这段话,读出迎客松的奇特和人们的赞美之情。
(2)感受陪客松之奇
A、学生读写陪客松的句子,抓住如同、绿色巨人体会,并展示陪客松的图片进一步感受陪客松的奇特。
B、部分学生把画好的陪客松的画发送到大屏幕,师生点评。
C、读好这句话。
(3)感受送客松之奇特。
A、学生读写送客松的'句子,抓住蟠曲、天然盆景向山下伸出体会奇特,并点击这段话出示送客松的图片进一步体会。
B、学生把画好的送客松的图片传送到大屏幕,图文对照,师生点评,进一步感受送客松的奇特。
[展示是最好的学习。为了展示,学生会以自己最大的负责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作品。在发布自己作品的同时,学生能品尝到成功的快乐,激发起内心的创造欲望,有利于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养成。]
C、读好这段话
(4)齐读写三大名松的句子,整体感受他们的奇特。
(5)看图描述三大名松。
4、部分学生把造的句子发送到大屏幕,师生点评。
五、精读第三节
1、进入阅读指南之第三节导读,呈现:
(1)默读第三节,想想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?文中列举了哪些不同的姿态?可以进入图片集锦欣赏千姿百态的松树。
(2)理解屹立并造句,有困难的可访问说文解字和造句指南。
(3)你能选择一种最喜欢的松树,学习第二节的写法,给它配上几句话吗?
[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写一写,并发布到网上,把作品展示给大家。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,实现了读与写的完美结合。]
2、学生自学
3、学生打开网页交流
[利用网页,展示更多的黄山松的形象,加深学生对黄山松树之奇的感受。]
(1)展示图片理解千姿百态、屹立、斜出、仰、俯等词,,体会松树姿态之奇。
(2)部分学生把写好的片段发送到大屏幕,师生点评。
(3)读好这一节。
六、总结全文
1、读了《黄山奇松》,请你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?
2、读了《黄山奇松》这篇课文,你是否觉得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黄山奇松的赞叹之情?如果是,请你浏览全文,举例说说。
[整体感知部分精读———回归整体,这一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。同时,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,则能使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。]
七、课外延伸
读完课文,你还想知道什么?可以进入人文地理和推荐网站查阅相关资料。
《黄山奇松 》公开课教案
教学目标:
1、 能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2、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,理解新词的意思。
3、 理解课文的内容,感受黄山松的奇美,培养审美情趣,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。激发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。
教学重点与难点:
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,感受黄山松的奇、美,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。
第一课时
教学步骤
教 师 活 动
学 生 活 动
一、揭示课题
一、谈话导入,俗话说得好“五岳归来不看山,黄山归来不看岳”。黄山以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使人赞叹,假如没有到过黄山,读了课文大饱眼福
1、板书:黄山奇松
齐读课题
1、过渡:我们知道,学习一篇文章,要一边读一边想。我们就从读课题开始边读边想,好吗? 2、提问:下面,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题,根据课题提出问题。如:黄山在哪?黄山名称是怎么来的?黄山有哪些奇松?奇在哪里?为什么课文要以黄山奇松作题目?黄山除了有奇松,还有什么奇?……
学生质疑
2、简介黄山:黄山在安徽省地黄处黄山市境内,是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,长约40千米,宽约30千米,四季风景如画,要数松树最为神奇。今天,我们欣赏课文,重点就是描叙黄山奇松的。
3、谈话:黄山风景秀丽,其中要数松树最为神奇。今天,我们学习的课文重点就是描述黄山松的奇景的。
(1)给课文各自然段写上序号。
(2)自由轻声读课文,注意读准生字,读顺句子和课文。
(3)读读下面的词语,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,想想它们的意思。陡崖 屹立 遒劲 郁郁苍苍
宾客 一帆风顺 情有独钟
按要求自学课文,理解字词意:陡崖:陡峭的山崖
屹立:高高直立
遒劲:雄健有力。
郁郁苍苍:形容树木长得茂密,一片青绿。
一帆风顺:长期经受过自然界的各种锻炼。
情有独钟:感情专一,特别偏爱。
二、初读课文,自学字词
①自读课文,注意读准字音,读顺句子,读通课文。
1、检查生字:出示生字,这是课文中的生字,⑴你会读了吗?你觉得在读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?⑵谁愿意把生字组成词语,领着大家读一读?⑶这些生字你还能组成别的词语吗?
出示图片,谁能看着图画说一说奇松怎样的潇洒(枝条舒展)与挺秀(树干高耸)?
联系课文说说“四绝”、“情有独钟”的意思
1.四绝的“绝”是什么意思?
(义项选择:①断绝;②完全没有了,穷尽;③独一无二的,没有能赶得上的。) 3.文中哪一个词语是表示人们特别偏爱的?
(钟:(情感等)集中。钟爱、钟情)
(情有独钟:感情专一,特别偏爱。)
联系课文说说“一帆风顺”和“郁郁苍苍”的意思,并用“郁郁苍苍”造句。
那么“一帆风顺”四个字中到底包括了迎客松生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?充沛挖掘“一帆风顺”一词的内涵:
下无寸土,只得扎根于山岩裂缝之中;
置身于海拔1700多米的悬崖,饱受风吹日晒;
从坚硬的岩石中、从雨后的空气中、从腐烂的花草树叶中,汲取一切可以汲取的营养;
尺把高的小树就已经生长了几十年;(迎客松更是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往。)
可是黄山松树不只风撼不倒,雪压不时,而且根深叶壮,四季常青,郁郁苍苍、充溢生机,更难得的是还那么潇洒、挺秀。你说,这样的松还不能称为是奇松吗?
迎客送更是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往,仍然充溢生机,被誉为为黄山奇松的代表,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,实在是当之无愧啊!
把送客松比作“天然盆景”用意何在——盆景是园丁精雕细刻、刻意造型,为的是追求它优美的姿态。……那培养这棵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——大自然、黄山
1)默读第三节,想想“千姿百态”是什么意思?文中列举了哪些不同的姿态?可以进入“图片集锦”欣赏千姿百态的松树。2、 动作理解“屹立”、“斜出”、“弯曲”、“仰”、“俯”、“卧”等。
2、检查读书:课文读得怎么样了?谁愿意来读读课文?
⑴当一个同学读的时候,我想请其他同学和我一起做评委,我们要认真听,并且要对他的朗读进行评价。”好吗?⑵指名朗读,即时评价。
③课文每一自然段各讲了什么?
同桌讨论小节意思
①指名分节读课文,教师相机正音。
认真听读,指出存在的问题
③交流各自然段的意思
总分总的结构。
那么先总写什么,然后分写了什么,最后又总写了什么,现在你能说出来吗?
总写了黄山的四绝,再分写了黄山的三大名松,最后又总写了黄山松的千姿百态。
●第一段:写人们对情有独钟。
集体交流
●第二段:具体描绘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。
●第三段:写千姿百态的松树让黄山更加秀美。
三、再读课文,初步感受奇特之处
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朗读课
1、 黄山松千奇百怪,姿态万千,其中以“迎客松”、“陪客松”、“送客松”最有名。2、 课件出示三棵松树,让学生辩一辩。
3、 交流并说出理由。
“迎客松”:姿态优美,枝干遒劲
一帆风顺,郁郁苍苍
黄山奇松的代表 黄山的象征
“陪客松”:高大挺拔,葱茏茂盛
“送客松”:姿态独特,枝干蟠曲
“天然盆景”
(1)感受“迎客松“之奇
A、学生读写“迎客松”的句子,抓住“遒劲”、“一帆风顺”、“郁郁苍苍”、“斜伸”等词体会,进一步感受迎客松的奇特。
C、读好这段话,读出迎客松的奇特和人们的赞美之情。(2)感受“陪客松”之奇A、学生读写“陪客松”的句子,抓住“如同”、“绿色巨人”体会,并展示“陪客松”的图片进一步感受陪客松的奇特。A、学生读写“送客松”的句子,抓住“蟠曲”、“天然盆景”“向山下伸出”体会奇特,
七.总结回顾:
1.是啊,黄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奇特的黄山松。黄山松便展现着千姿百态将黄山装点地更加神气、更加秀美。黄山奇松的“奇”远不止这些,它们千姿百态,神奇秀美!让我们下节课一起去感受。“
写字指导
1、提示生字描红的注意点。
陡:左窄右宽。“左耳旁”写法同“陵”的左部。右部是“走”上“土”扁小而下“ ”的撇捺宽放。
遒:半包围结构,书写顺序先里后外。内容“酋”笔画密集须笔笔清楚,第七画是竖弯而不是竖;外部“辶”写法同“避”(第3课生字)的外部。
郁:左右等宽。左部“胡”首横右端须收缩;右部“阝”体形较“左耳旁”宽大,其竖画须下伸至底部作悬针状。
宾:上部“宝盖头”体形宽扁;下部“兵”首撇须取平势,两竖画左长右短,两横画上短下长,下面撇和点摆放匀称,底部平稳。
文档为doc格式